多式联运助力青岛港通关效率提升

2017-12-14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近日,3800公斤进口电子原件自青岛港入境,最终目的地为西安高新综保区,货物顺利通过多式联运管理系统审核,并在西安海关办结放行手续。这是青岛海关和西安海关推动“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共同打造多式联运“一单到底”一站式通关监管模式的具体举措。

据代理此票货物进口通关手续的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任晓阳介绍,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前,公司为西安企业代理的海运进口货物需采用转关方式办理,通过青岛本地的代理企业在口岸办理转关手续,货物运抵西安后,企业再通过西安代理企业到西安海关办理报关,货物从青岛黄岛口岸卸船到进入西安工厂需要10多天。而通过青岛电子口岸平台的多式联运系统申报,货物自动审核放行,货物只需在西安一次报关放行,即可提货入厂,全程时间只需5天,大幅节省了运输时间和资金成本。

多式联运一站式通关监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点对点层层转关、纸质单证传递的海关转关监管模式,实现了承运企业一次申报,无问题自动通过,全程无纸化的联运监管。随着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全面实施,改革优势叠加效应明显,企业受益更加明显。以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周都要从海外进口1万多吨锰矿,货物从青岛港入境,经过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运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原来仅能在青岛黄岛口岸报关,现在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在山东青岛或者宁夏办理办理报关手续,减少了公司在海运口岸的人力资源配置和行政成本。

今年7月1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推开,负责全国水运渠道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海关总署风险防控中心(青岛)同步建成启用。青岛海关以此为契机,叠加多式联运等海关监管改革,推动海关监管流程再造和作业模式优化,提高精准监管的“瞄准”能力,通过“瞄得准”实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海关通关时间不断压缩。10月份青岛海关进口、出口货物海关通关时间分别为5.57小时和0.38小时,较2016年分别下降78.73%和38.71%,通关用时仅为全国平均的48.43%和46.8%。

据了解,截至11月28日,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到发总运量突破40万标箱,同比增长22.6%。作为沿海首家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自成立以来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已开展中亚、中蒙、“中韩快线”和中欧(青岛)4条国际班列的海关监管业务。青岛海关隶属黄岛海关通过打造“港站一体、站站一体”作业模式,出口货物运抵中心即视同运抵口岸,货物运抵口岸后直接装船发运,提高联运效率。中心与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无缝对接,货物既可以享受特殊区域的政策优惠,又可以享受到多式联运带来的物流便利。

今年5月,青岛、西安两地关、检、港、铁等7家单位在青岛签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倡议》及相关对口合作备忘录,标志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新动能逐渐形成。随着各国际班列的开行和运量的提升,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构建出一条北达俄蒙、南连东盟、东至日韩、西到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