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延伸到服务贸易领域,企业国际结算单证审核仅需两分钟

2020-07-09 来源:重庆日报

7月7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基于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下称重庆“单一窗口”)和外管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结算和投融资措施。此举标志着重庆“单一窗口”正式延伸到服务贸易领域,为全国首创。

  

“重庆‘单一窗口’延伸到服务贸易领域后,相关企业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时,单证审核时间将从原来的1-2天缩短至2分钟以内。”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肖文军表示。

  

他介绍,以往服务贸易企业进行国际结算时,需要大量人工及纸质操作,流程复杂。比如,一家国际物流企业以外币支付运费时,需向银行提供纸质票据,再由银行柜台人员进行人工审核并留存凭据。期间,银行需要将大量纸质单据通过人工录入各个系统,特别耗费人力和时间。

  

如今,企业可以通过重庆“单一窗口”上传付款票据等资料,系统自动将扫描文件数字化。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庆“单一窗口”会把相关票据真伪鉴别信息传输给外汇管理局和各个银行,实现服务贸易和资本金融项下企业线上结算。

  

“在重庆‘单一窗口’的助力下,企业和银行都实现了降本增效。”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副主任王江渝表示,重庆方面与外管部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和服务,提升了重庆的口岸功能,推动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另一方面,本次签约后,重庆还将探索通过“单一窗口”向外汇局共享大数据,助力企业融资便利化。

  

据了解,原有结关数据模式下,企业凭结关数据获取融资。而重庆结关时间,普遍在货物离渝六个月后。

  

“我们与外管部进行了业务分析,通过共享重庆‘单一窗口’数据,只要企业一报关且授权许可,外汇局就能获取相应数据。如此,企业融资时间可以提前6个月。”肖文军表示,这一模式还能保障数据的真实性,降低银行核查成本。

  

他还表示,借助重庆“单一窗口”,企业需要融资时,可以向银行提供电子票据,简化以前的手续。所以,这种共享的模式,实现了外汇管理、口岸物流、企业和银行多方共赢。

  

目前,“单一窗口”已成为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单一窗口”已对接海关、国税、外汇、边防、工商、商务、公安、港务、机场、地服、铁路、保税区、渝新欧、航交所、金融保险等22家单位54个系统,拓展了52项功能,累计业务运行3551万单,主要业务(货物申报、舱单、运输工具)应用率达100%,其中货物申报位居中西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