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税收优惠落地落实 北京海关助推航空产业“振翅高飞”

2022-09-23 来源:海关总署

“又办理了两台发动机的免税手续,节省了342万的成本!一年加起来减免进口税款得有3600万啦!”近日,在北京海关所属中关村海关报关大厅,中国国际航空进出口有限公司集中采购部副经理匡泽球看到免税确认通知书后高兴地说,“疫情以来公司承压巨大,每多享受一份政策红利,都是对企业的鼎力相助。”

  

多渠道推动新政落地落实

  

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航空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运输量下降明显,亟待发展恢复。2021年7月,我国颁布了“十四五”期间鼓励航空运输和维修产业发展的进口税收优惠新政策: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维修用航空器材免征进口关税。与“十三五”期间的政策相比,新政大幅扩展享惠主体范围,囊括民用飞机设计制造企业、国内航空维修单位、航空器材分销商等多类型企业,不仅致力于缓解疫情下航空企业经营压力,也着力助推我国民用航空运输、维修等产业进一步发展。

  

“新的免税政策变化很大,涉及商品从几十种增加到三十几万种,我们对新政了解得并不充分到位。中关村海关主动上门解读政策,还提供了业务办理指南,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匡泽球感激地表示。

 

据了解,为保障在“十四五”期间成为享惠主体的企业尽快掌握新政策,中关村海关第一时间举办线上“进口维修用航材政策规定与减免税申报实务”专题宣讲会,开展“云讲座”“云辅导”,并通过远程讲解、在线答疑等方式,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帮助相关航空器材维修企业快速掌握免税申请操作。同时,该关聚焦“优通道,通关提速度;优环境,服务提质量;优产业,政策提优势”目标,依次对接辖区内全部72家相关企业,通过座谈和调查问卷方式,详细了解企业诉求和困难。

  

“针对专业知识不足、政策掌握不熟、申请商品门类多等企业反映较多的情况,我们采取简化申报材料、专人全程指导等措施,随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中关村海关减免税管理科科长杨懿介绍。

  

多维度优化企业申报模式

  

“我们公司在顺义区办公,中关村海关在海淀区,去申请一次维修用航空器材免征路途很远,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也不低。”中国国际航空进出口有限公司关务专员吴金亮反映。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维修用航空器材免税进口企业。

  

针对企业热点诉求,中关村海关深度融合“三智”理念,全面推进电子化、智能化办理模式,依托H2018新一代减免税管理子系统实现免税审核100%无纸化办理,并为13家企业开通“事后批量复核”权限,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手续,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减50%。“现在我们只要收到货物到港信息,可以在报关时一并在系统内申请免税确认通知书,省去了路程奔波,确保公司以最快速度用上维修器材。”吴金亮表示。

  

“在中关村海关帮扶下,我们累计办理海关免税单据223份,减免税款1530万元,经营压力大大减轻。”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航材与采购部总经理吴刚也为海关的高效服务“点赞”。据悉,该公司有较多商品条目需办理免税进口手续,例如螺钉螺母由于包含多个类别,单这一项就涉及几百票报关单。按照以往操作方法,每票报关单都要对应办理一份免税确认通知书,企业需多次赴海关办理相关手续。对此,中关村海关建立“合零为整”的集中审核模式,在提前了解企业实际申报情况的前提下,对商品进行分类汇总,变“一对一”为“一对多”,大幅减少免税确认通知书的份数,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据统计,新政实施以来,中关村海关共办理3066份维修用航空器材类减免税审核,为36家在京企业减免税款7994万元人民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航空产业复苏需要多方支持。中关村海关作为在京航空运输、维修企业免税审核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航空维修器材免税审核流程,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助推航空运输和维修产业降本增效、振翅高飞。”中关村海关关长邢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