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助力陕西枢纽经济发展

2018-03-06 来源:陕西日报

交通监管更智慧

确保一座每天进出港旅客超过11万人次、每年超过4000万人次的大型枢纽机场正常运行,是一项巨大考验。

“尤其是降雪期间,要保障航班安全有序运行,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场大考。2018年的首场降雪,我们通过A-CDM系统,精准研判运行态势,对各运行保障环节实施可视化全程监控与动态干预,从而为极端天气下机场科学运行、保障组织提供了信息支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运管委办公室副主任陈宇说。

2月12日,记者来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现场运行中心,两面大屏幕上正实时播放着当天航班进港、离港等运行信息。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运管委办公室运行提升经理李慧介绍,A-CDM系统就是协同运行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机场和民航西北空管局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017年6月1日已经开始试运行。

“以前大家信息不通,各自为政,不能保障整体的运行效率,自从A-CDM系统运行后,15家单位资源统筹协调,决策也更加科学合理,扭转了航班正常水平下降的趋势。在航班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去年全年咸阳机场航班运行正常水平在全国主要机场中排名第一。”李慧说。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交通监管变得更加“智慧”。在高速公路上,对桥梁、隧道、地质灾害易发路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监测部位发生异常,监测软件就会自动报警。

在包茂高速公路安川段巴山主线收费站,办公大楼后方10米有一处高边坡,尽管坡体设有截排水沟,但在暴雨期间,雨水直接就顺坡面冲向站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及时掌握边坡稳定状况,陕西交通集团对该边坡进行了自动化实时监测,由4个GPS接收机、4个测斜孔、1个雨量监测点组成,主要监测滑坡体的表面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及雨量。2014年9月24日14时25分,管理人员收到了紧急报警信息,显示边坡表面发生2厘米的位移,巴山主线收费站立即组织疏散办公楼全体人员。7分钟后,100多名员工全部疏散至安全距离。25分钟后,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对边坡安全隐患及监测设备进行排查。20时,安全警报解除,员工返回办公楼。

“这次事件不仅确保了收费站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还显示出系统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陕西交通集团养护部高楠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让高速公路的日常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通过系统辅助研判养护计划,可实现养护投入的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