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聚焦:区域通关一体化为青海带来什么?

2016-03-18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

从上世纪建关之初的手工作业,到网上报关、联网支付,再到近年来的无纸化通关,尤其是从去年5月开始,两个月的时间,青海就从家门口的丝绸之路区域通关一体化进入了全国通关一体化的大棋盘,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了青海海关通关提速带来的“红利”。参与外向型经济的企业进出口报关进入“秒杀”时代———

2015年5月1日,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广东地区3个区域通关一体化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北地区的海关也同步实现了区域通关一体化,成为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外贸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由此,青岛、太原、济南、郑州、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丝路带”上的海关,被通关一体化串成一线,实现了“十关如一关”。仅仅两个月以后的7月1日,全国海关又实现了五大区域的区区联动,最终进入“关通天下”的“大通关”时代。

全国统一标准

企业“任性”选海关

以区域大通关和全国大通关为节点,青海的外向型经济更是乘上了高速列车,2015年当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19.9亿元,是2010年的2.2倍,使得整个“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外贸值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累计进出口445.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85.1%。

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报关人员几句话就总结了通关一体化改革带来的变化:“过去,公司需要到指定的海关报关。而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不但可以在自己公司的注册地西宁报关,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在全国任何一个海关进行报关,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将原先的通关模式,通过通关业务流程再造、信息网络技术升级等方式,最终实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一体化格局”。西宁海关业务处室负责人说。

“对于青海的外贸企业来说,由于不沿边、不靠海,同样一票货物通关,在过去,必须选择转关,要么把进口货物从口岸海关转关到属地海关进行申报通关,要么把出口货物从属地海关转关到口岸海关,从口岸出境。这就需要企业专门安排人员跨省办理,至少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企业申报一票货物,完成从海关窗口接单审核、打印税单、单证放行,到货物放行等各个环节,整个通关时间只用半个小时。”青海卡比特家纺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这样描述通关一体化前后,通关效率的变化。“在货物查验方面,通关一体化之后,如果遇到海关布控查验的,我们既可以选择在口岸完成查验,然后自行把货运回去;也可以选择转运分流的方式,把货物运到西宁再进行查验。通俗地说就是,我们企业可以‘任性’选择海关。”

连眼睛还没有眨一眨,青海就迅速搭上了全国通关一体化的快车。进出口企业从过去繁琐的转关、奔波,变为抽出更多精力谋发展、上台阶。从这一点来说,青海的外贸型经济以此为转折,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驰骋。

多个市场之手

让青海外贸渐入佳境

“一体化模式通关后,企业无需办理“属地申报”资格审批,就可以在属地办理申报手续,属地海关放行后直接到口岸提取货物。公司从北京运输到西宁的货物不需要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物流成本下降20%至30%。”青海卡比特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表示。

西宁海关业务处室负责人说:“我们还多次积极协商解决企业异地组织货源出口,通关单数据无法向属地海关传输等难题。从整体效应看,海关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我省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减少了通关审批手续和作业环节,降低了企业通关时间和经济成本,强化了内陆海关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弥补了内陆对外发展的区位劣势,这些都是我省企业对外发展的最重大改革‘红利’。”

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让青海省有了更有力的抓手,2015年,青海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实现爆炸式增长,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值同比增幅超10倍。

同年,美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为青海省前三大贸易国家,其中,对美国的进、出口均大幅增长,由2014年第5位一跃成为首位贸易国家。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协定自2015年12月正式生效,作为青海省2015年第三、第四大贸易国的韩国、澳大利亚,两国商品享受更优惠的关税,这些都为促进青海与韩国、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项利好的共同作用,让2015年青海省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6%。其中,民营企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亮点,部分企业进出口商品种类、贸易国别等迅速增多,进出口业务不断拓展。

借助区域通关一体化

放大外贸改革红利

支撑“大外贸”的平台、政策、理念都已经具备,那么,接下来如何利用好这些新机遇、新挑战,都是省内相关部门、企业结合经济转型升级与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加强外向型经济战略认识与规划,加强主动参加与创新先试应该思考的问题。

正是如此,我省有必要从战略高度,立足全省、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缜密研究通关一体化的战略影响,更好整合发挥市场、外贸等优势,吸引更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到青海汇聚,并由此培育形成富有区域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现代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关通关一体化将利于外贸企业自主选择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口岸为其提供通关服务。这将促使我省口岸进一步优化、简便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大通关流程,升级电子化、无纸化水平,加快形成国际贸易“一个窗口”服务,这样才能不仅留住在本地通关的企业,更会增强对异地报关企业的吸引力。

同时,作为口岸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我省要“软硬兼施”,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货运等综合交通网及其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枢纽的建设与高效运营,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报关、理货、货代等通关服务商的培育、引进和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打造现代化物流发展平台。

省内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青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改善产业结构,有针对性的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促进外向型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与此同时,2015年,西宁海关继续高效服务藏毯展会、清食展等青海各类国际性展会,争取适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为来自4个参展国的77家参展商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减免税款42万元,有效降低了参展企业成本。

2015年11月,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填补了我省保税监管场所的空白,它将依托我省特有的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开展保税仓储、全球采购、国际分拨、物流配送、转口贸易、简单加工、增值服务、展示交易等工作,服务青海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聚集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辐射和服务全省及周边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全省外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而对于青海的小微企业来说,通关一体化改革取消了企业类别限制,适用于区域内所有进出口企业,取消了企业准入资质审批,降低了门槛,不同类别企业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体化通关方式,许可证在区域内通用。准入资质审批取消,小微企业同样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寻找到更好的商机壮大自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助丝路带战略的布局,借助通关一体化改革的东风,青海的外向型经济定会有令人瞩目的新作为。

开放带动青海一路向前

2014年,青海外贸值首破百亿,2015年再创历史新高。

沉甸甸的数字,是在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的交织中上扬实现的,这其中除了全国区域通关一体化,为远离出海口的内陆省份青海释放了更多的能量外,反观省内外贸结构正在不断改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也是不可不关注的亮点。

2015年青海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据总值的绝对数,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而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近五成,在一般贸易进出口值中占比不到1%,说明靠低廉劳动力和土地的贸易模式已经在外贸发展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实现了自我的淘汰。

而与之相对的是,2015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正在将自身的发展更加深入地融进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之中,正在进一步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这其中具有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外贸产品都在大幅增长。

此外,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影响,铁合金出口大幅下降;资源性产品及机械仪器类等主要进口商品均大幅下降;农产品及医药品进口逆势上涨,且增幅较大。

与外贸进出口息息相关的行业在市场的无形之手中,洗牌淘汰。青海的出口商品正在逐渐从低端迈向中高端,从过去的汗水驱动走向创新驱动。过去“散兵游勇”式的外贸企业正在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稳步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等方式,向进出口“正规军”企业转型。

这一点从近两年与美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中亚等国家成为主要贸易伙伴的发展中可见一斑,中国造、青海产等正在“腾笼换鸟”的转型中,成为受世界欢迎的产品。

从外贸企业的构成来看,更具有市场活跃因子的青海民营企业, 2015年进出口贸易值,占到同期青海省外贸总值的九成多,正在成为我省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且占比仍在稳固上升,这都为我省今后更多小微企业,参与外贸发展提供可以沿袭、学习的样板。

鉴于此,在2015年的青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提出“十三五”期间,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就成为找准自身优势和着力点最有力的契合。

2016年,启动实施“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计划”和“千万美元潜力企业培育计划”被提上议事日程。稳步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加快外贸出口基地、国际营销网络等建设,鼓励企业向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全面运营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开通国际货运航线,加快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电子口岸建设等等都成为我省全年的工作重点。

回顾“十二五” ,我省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9%,比“十一五”翻一番的五年为基石,外贸企业充分利用青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改善产业结构,有针对性的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促进外向型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增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同时,将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等已经成熟的对外贸易会展品牌打造好,更深层次地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都将会为青海外贸发展提升新高度创造更有优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