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2021-09-27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近日,《陕西省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经省政府批准,由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
为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指导“十四五”期间全省口岸工作科学规范发展,省商务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国内口岸方面专家学者、省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各市区商务(口岸)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陕西省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省口岸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安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我省口岸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包括6个部分,28节,1.9万余字。《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口岸发展成就,分析了“十四五”口岸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口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部署了6项主要任务、6项重点工程和项目。
指导思想部分,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目标,强化口岸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定位,充分发挥口岸在我省扩大开放中的先行军作用,统筹推进口岸和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的口岸发展新格局,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按照建设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标准,全面提升口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一流内陆现代化口岸,为陕西打造改革开放高地做出新贡献。
基本原则部分,提出5个“坚持”,即:坚持扩大开放;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效益优先;坚持协同治理;坚持底线思维。
发展目标部分,提出到202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国际(地区)航线累计达到100条,通达全球120个主要枢纽和城市,国际(地区)客运吞吐量达到450万人次,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累计达到40条,国际货邮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国际货量达到11.6万吨以上。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货运量居全国前列;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值达到4200亿元,占全省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0%。
空间布局部分,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空间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区联动”。即以关中城市群口岸建设为核心,重点加强西安航空口岸和铁路口岸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以陕北陕南口岸发展为两翼,实现延安南泥湾机场、榆林榆阳机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支持汉中、安康加强航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汉中、安康、商洛加强铁路口岸功能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间的政策叠加、功能互补,促进口岸开放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区域间联动、协同和融合发展。
《规划》部署了6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加快口岸体系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全面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深化陕西“单一窗口”建设;创新口岸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绿色口岸建设。
为更好地推进落实6项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6项重点工程和项目,分别是口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口岸开放平台申报工程、口岸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口岸特色经济培育工程、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和智慧口岸建设推进工程。
为确保我省“十四五”口岸发展任务按期完成,《规划》提出了6项保障措施,分别加强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落实资金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和加强绩效评估。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做好《陕西省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组织实施工作,为我省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实口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