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高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市场竞争力
2022-03-28 来源:西安日报
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已经建立起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上国际运输新通道,为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突破3800列,且连续多年开行指标居全国前列,彰显了西安港作为我国内陆第一大港和国内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的重要地位。我市印发的《“十四五”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指导思想,提出到2025年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与“六大经济走廊”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基本建立,“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中心、“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初步形成等目标,为中欧班列长安号描绘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几年,要进一步开拓海内外市场,持续提高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辐射范围和市场竞争力,早日建成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寻找商机。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向西开放第一站,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贸、能源、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等领域进行着广泛合作。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愿同中亚国家乘势而上,并肩奋斗,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中欧班列长安号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西安港应当加快“一带一路”国家级进口粮食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和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哈萨克斯坦粮油加工产业园建设,维护好亚欧陆海贸易新通道。此外,积极探索开行“人文班列”和“旅游班列”,吸引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西安学习,助力西安建成“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城市。
其次,充分发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吸引贸易投资的功能。2022年1月,中国参加的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意味着我国支持建设立足亚太地区、辐射“一带一路”高标准自贸区的步伐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一方面,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当对标RCEP条款,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开展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港试点,提升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挥西安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的作用,推动转口贸易、保税加工、国际采购等新兴业态发展,谋划西安本地企业与东南亚、南美洲企业间的供应链布局。
再次,精心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鉴于目前中欧班列覆盖国内绝大多数省份的情况,依据线路开行质量优化其结构和布局,是中欧班列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西安港应积极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系列示范工程,形成健全高效的集货网络体系,提高作业效率。加快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化贸易服务平台和智慧口岸建设,为外贸企业提供仓储、订舱、报关等一站式线上服务,实现铁路、海关、集装箱和客户信息的快速交换共享。完善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优化“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体系,推进单证、票据、货物、信息的标准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最后,发挥多式联运最大效能,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局。西安港毗邻临空经济示范区,可以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第五航权货运航线、西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利用临空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空铁联运。加快建设港务区与京昆高速、机场高速连接线,串联起陆上空中丝绸之路。大力扶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加快打造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吸引一批跨境电商关联产业落地,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跨境电商发展的完整生态链。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欧班列平台密切合作,以“东南亚—钦州—西安”海铁联运班列首发成功为契机,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海铁联运业务,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