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制造出口海外保驾护航
2020-04-26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为中国制造出口海外保驾护航
前海海关技贸工作纪实
“口罩出口应该怎么申报?”“我们是做服装的企业,之前一直是内销,产品转出口需要申请什么资质吗?”3月18日,深圳海关所属前海海关举办的免费线上课堂,对医疗企业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世界各国为应对疫情,纷纷调整防疫产品市场准入门槛。疫情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前海海关技贸工作专班开启了工作的加速键,短短半个月内,仅针对医疗器械产业,就翻译解读各国法规4万字,发布《欧盟官方防护装备合规指南》等解读文章,并通过线上课堂等形式为出口企业解惑答疑。同时,结合企业诉求,围绕欧盟、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及地区医疗产业技术法规,梳理5项议题8项建议提交第81次WTO/TBT大会。其中,针对欧盟MDR今年5月实施在即,但新规推行条件远不成熟的情况,积极向海关总署反馈,加强对欧磋商,最大限度为中国企业争取合理权益保障。
一
“技贸工作服务的是国家产业,如果把产业发展比作雁阵,这个工作就好比雁群里的哨兵,他要能提前感知到天气的变化、捕猎的危险,并为整个雁群找到最合适的歇息地和发力点。”前海海关关长陈钊鹏这样形容。
医疗器械行业,就是前海海关最新护航的雁阵之一。前海海关自成立伊始,就密切关注境外技贸措施可能对辖区企业产生的影响,针对欧盟发布的MDR和IVDR两部新法规,可能影响我国近300亿人民币的医疗产品对欧出口,于去年9月及时组织34家企业和 3家测评机构开展评议,牵头首创“海关、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认证”参与的“五方平台”,最终向欧盟提出4条评议意见,也是欧盟网站上唯一显示的4条评议意见。
“若MDR法规推迟执行,将给医疗器械领域带来重大利好,不仅仅只是缓解企业认证成本和认证难度的利好,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节省了产品上市周期,为欧盟乃至世界战胜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深圳市医疗器械协会蔡翘梧副会长表示。
二
今年2月14日,前海海关首创视频技贸评议注定将在无人机发展历程上产生重要影响。在海关总署、工信部、民航局等部委的支持下,组织我国无人机及5G产业相关者一共16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了会议。这次评议不仅仅是参与国外技术立法,更是对5G新时代如何为我国无人机产业争取国际话语权进行了深入探讨。“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海关技贸工作的“朋友圈”更大了,技贸措施的应对和前瞻也已成为无人机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3年前第一次应对无人机技贸评议的那种焦灼还历历在目,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用了3年时间,我们开始从技术标准的追随者逐渐向引领者过渡。”前海海关技贸工作领头人陈芳表示。
时间回到2017年,法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针对无人机密集发布了6件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这是我国遭遇的第一批无人机国外技术法规,一旦应对不力,便极有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如此,将给深圳乃至全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出口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当时,离提交通报评议意见的期限仅余36天,更紧迫的是,深圳的无人机企业对这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尚毫无察觉。
经过大量的法规翻译、仿真试验,提出评议意见最终获得法国采纳,迈出了应对无人机技术贸易措施的关键一步。
如果说应对法国首单通报是无人机产业出口的关键一步,那2019年应对欧盟通报则是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夺“标”之举。
2019年3月12日,欧盟发布《无人机和无人机系统第三国运营授权法案》草案,规定重量250克以上的输欧无人机均须按照该标准设置无人机唯一物理序列号,将预示以我国为主制定的无人机国际编码标准失去立足国际市场的可能。这不仅有数字安全隐患及缴纳高额申请费的风险,甚至无人机的生产都受制于他人。
通过细致复杂的评估,2019年6月,海关总署向WTO/TBT第79次会议提交特别贸易关注议题,建议欧盟取消采用该标准对无人机进行物理编码标识,并获得欧盟采纳。此举措使以我国为主制定的OID无人机编码标准有成为国际民航组织采纳的标准的可能性,对中国乃至世界无人机生产影响深远。
2017年至今,世界范围内共发布无人机通报12件,深圳海关无一遗漏地跟踪并进行了有效评议,撰写12份10万余字评议报告,提出评议意见24条,争取外方更改无人机声音警报装置、灯光装置、无人机编码限制等11项技术要求,惠及全国170余家民用无人机出口企业约13亿美元的产品,每年为企业节省约20%出口成本。2019年9月,深圳海关凭借对无人机行业的深入研究和突出贡献,被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纳入“GBT-民用无人机产品识别”标准新成员单位。
三
“追随标准、掌握标准再到制定标准,这是每一个产业龙头的必经之路。
南山区有高科技企业云集和产业集群优势,是“中国智造”的核心驱动器之一。“下一步我们会推动无人机、医疗器械技贸工作评议研究基地尽快落户南山区。畅通“基地-属地海关-直属海关-总署-WTO国际组织”沟通应对机制,打造“海关主导—基地汇集—地方政府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关联企业协同、行业协会、认证机构和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技贸工作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国的产业发展。”前海海关负责人表示。
伴随着这些工作的落实,海关将充分利用技贸评议研究基地的汇聚作用,继续做好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多方有效合力,持续发挥技贸措施独特作用,为中国制造出口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