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批自贸区的演进历程

2017-03-27 来源:搜狐

随着第三批7个新自贸区的设立,我国的自贸区进入3.0时代,形成“1-3-7”的格局。三批自贸区的功能和定位也在不断演进。

1、第一批——改革试验田。第一批自贸区仅上海自贸区一个试点,重点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为自贸区模式在其他地区的推广积累可复制的经验。

2、第二批——功能差异化。天津、福建和广东三个东部沿海省(市)在借鉴了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特色的功能和定位:天津定位于京津冀一体化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促进环渤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广东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福建主要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增强两岸经济关联度,另外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将服务与“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3、第三批——全面开花。第三批7个自贸区中,有5个省份均位于内陆,与前两批自贸区构成了6个沿海省份、2个中部省份、3个西部省份的格局。在发展模式上,有了前两批自贸区的成熟范本,第三批的定位更加成熟化、差异化,并全面承接国家多个重大战略:辽宁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浙江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河南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湖北主要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重庆主要是落实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四川主要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陕西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

已获批的11个自贸区,在全国基本构建起了自贸区网络体系,将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互联互动与合作,为全国范围的深入改革开放提供经验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