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全面推行“区港一体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2016-07-21 来源:腾讯网
自7月18日起,深圳检验检疫局全面推开“区港一体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深圳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办理进出口检验检疫业务时,可自主选择货物申报地点、出证地点,区域内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结果实现互认。
此举是深圳检验检疫局服务企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又一创新举措,一是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每年可为深圳企业节约约2.4万天;二是对于入境预包装食品提前一天上货架销售,每年可为深圳企业带来约1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三是节省企业大量仓储物流成本和口岸调柜费用,每年可为深圳企业节约600万元。
深圳检验检疫局表示,该模式充分实现“区”“港”资源优势互补,全面整合检验检疫资源,将检验检疫口岸现场延伸到辖区,以空间换时间,形成前伸后延、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快速通关、严密监管的工作机制,从而构建起深圳“大口岸”“大通关”新格局。
具体而言,深圳检验检疫局坚持以企业为中心,把握“安全和便利”两个基本点,将“查验设施及场所标准化”和“业务运作信息化”作为推进区港一体化的两大抓手。一方面,构建统一的智能通关平台、风险防控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加强区港联动、检企互动,形成支持和适应检验检疫区港一体化作业模式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另一方面,力抓标准,制定场站标准化规范,推动建立包括装运前检验、入境冻肉、进口食品等多个辖区“区港一体化”查验场站,为疫情安全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为全面推行“区港一体化”模式,深圳检验检疫局在部分企业、部分产品中开展了试点应用,包括:针对华星光电公司,采取口岸落实检疫处理后先予以调离,由辖区检验检疫机构集中落实木质包装检疫和货物检验的工作方式;针对部分进口食品采取由口岸检验检疫局受理报检资料后调离至辖区,由辖区检验检疫机构开展抽送检、标签监贴、出证等后续检验检疫的工作方式;特别是针对部分进口食品采取“一站式”发送通关信息、卫生处理指令及海港集装箱放行指令,直接通过区港间调离,由辖区检验检疫机构完成除卫生检疫外的全部后续检验检疫流程,大幅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据龙岗辖区华南城相关企业介绍,“区港一体化”模式的推出,大大节约了企业人工成本和单位行政成本,不仅通关效率得到提高,平均缩短口岸滞留时间2个工作日,而且降低企业物流仓储成本20%以上, 平均每批货物节约企业在港口调柜和掏柜费用约550元。据统计,自2013年9月运行该模式以来,华南城相关企业累计进口批次达780批,货值1419万美金,年业务增长量超过180%。
据悉,深圳检验检疫局将通过进一步完善区港一体化平台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宽模式应用产品范围,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标准化查验场站。通过“标准+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深圳地区“区港一体化”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