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北仑智慧口岸长啥样?

2016-10-27 来源:人民网

   推进监管模式创新,提高口岸便利化水平,要“管得住”,又要“快起来”,这对口岸监管部门提出新挑战。宁波北仑检验检疫局结合口岸实际,密织“视频监控网”、“放射性监测网”、“物流监管网”三大监管网络,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北仑检验检疫局业务量占了宁波检验检疫系统的一半以上。今年1-9月,北仑检验检疫局共检疫出入境传播5507艘次,人员11.17万余人次 ;查验废物原料17808批次 ,200.81万吨, 货值12.55亿美元。此外,北仑港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近八成。

  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汪志凯认为,面对检验检疫业务量大、贸易方式多、通关时效强、安全与便利关系统筹难度大等情况,依靠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已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破解检验检疫人员不足与业务量大的矛盾。

视频预检“直通式”查验模式让查验量翻番

  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和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是宁波市十大“百亿工程”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同时也是宁波地区进口废纸的重点企业,年进口废纸60多万吨。

  据介绍,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检验检疫人员必须在北仑港区现场开箱、掏箱才能完成进口废物原料的查验工作,处理一个集装箱,企业要支付包括移箱费、掏箱费、滞箱费、转栈费等相关费用,给企业带来了负担。

  北仑检验检疫局对风险较低的集装箱装载废物原料,采取视频预验“直通式”查验模式,实施现场查验,并对查验过程和场地装卸过程实施视频监控。这两家企业的进口废纸集装箱允许直接运至公司监管场地查验,原来在港区现场清关需要7-10天,现在只需2-3天,每年至少可节约港区综合费用1800多万元。

  如今,视频监控网已覆盖进境废物原料检验检疫、进境无木质包装检疫、出境货物口岸查验、出境集装箱适载检验、进出境船舶检疫监管等口岸业务。以木质包装查验业务为例,视频监控系统突破工作日、作息时间的局限,每月查验箱量由原来的约2000自然箱增加到约4000自然箱。同时,除了可以保存书面数据外,还可以存储录像数据,通关速度大大加快,每年至少可为进出口企业节约滞箱费200万元、营运费2000万元。

国门检测仪“火眼金睛” 让看不见的射线无处遁形

  宁波口岸是国内进口废物原料主要口岸之一,年进口废物原料超过500万吨,其中 北仑检验检疫局通关中心办事处承担了宁波口岸近70%的废物原料查验工作量。

  进口废物原料是一把双刃剑,把关到位能有效弥补我国资源紧缺和不足的现状,反之则可能危害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发生后,北仑检验检疫局加强对进口集装箱的放射性检测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构筑一张全覆盖无缝监测之网,让看不见的射线无处遁形。

  北仑检验检疫局运用地感触发和红外触发技术,率先在穿山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的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上加装了抓拍设备,进一步对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的操作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被检测物的检测数据与抓拍照片合二为一,保证了放射性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目前安装在穿山港区四期和五期的前置通道的门式放射性检测仪均具备了此项功能。

  北仑检验检疫局还尝试将放射性检测和卫生处理工作结合到港方的作业流程系统中,在集装箱卸船后的第一环节,只有放射性检测室发出完成检测和卫生处理双指令,录入港区的操作系统后,该集装箱才有下一步去向的命令。

   国际物流通关“E通道” 让企业省时又省钱

  检疫预处理系统、进口集装箱电子闸口放行系统、外堆场物流监管系统、空箱、船舶监管系统: ……在北仑检验检疫局辖区,企业报检人员在电脑前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即可报检通关;现场检验检疫人员借助“e检通”移动查验平台,记录现场查验信息并上传查验信息至后台服务器,检务部门当天可签发通关单。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检验检疫部门来说,质量与安全就是生命。如何在不影响监管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等待时间,北仑检验检疫局依靠互联网技术,打造出一条便捷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通关“E通道”。

  以检疫预处理系统为例,该模式使卫生处理相关数据实现无纸化传输,设置进口废物原料放射性检测专用通道,开辟24小时不间断检疫预处理专用通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将卫生处理工作前移,便于港务卸船作业时按申请安排作业和存放地点,减少移箱等作业,提高港口运行效率。据统计,该模式实施以来共处理13.2万标箱,占废品箱总量的74.25%。

  再以前置查验模式为例,此举不仅减少了港务公司至少两次移箱作业,而且为货主企业节省了相关费用,缩短货物口岸通关周期,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