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滩涂到自贸试验区新标杆

2017-11-28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过去前海一片滩涂,如今前海蛇口片区经济总量达千亿能级并持续提升,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新城建设突飞猛进,深港合作成果丰硕,产业集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的前沿、开放的热土和创新的高地,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的办公楼是由几个蓝白相间的集装箱改建的,这在园区建设方兴未艾的自贸试验区里显得十分应景。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2年到深圳考察时曾表示,“前海过去一片滩涂,现在是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希望前海一年一个样”。近年来,前海的飞速发展不负重望,2016年,前海蛇口片区单位面积投资额和增长速度均位列深圳市第一,在深圳市1.4%的土地上完成了9.8%的投资额,对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6.5%。

如今,前海蛇口片区经济总量达千亿能级并持续提升,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新城建设突飞猛进,深港合作成果丰硕,产业集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的前沿、开放的热土和创新的高地,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

深港合作渐入佳境

广东自贸试验区于2014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含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广东自贸试验区在设立之初,其功能定位即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这一功能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中的前海区块得到了集中体现。

前海区块全称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2011年3月,国家将深圳前海开发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前海作为“十二五”期间粤港澳合作重大项目。习近平也曾明确指出,前海要增强与香港的关联度,为香港结构优化发挥杠杆作用,为香港发展拓展空间。

据此,前海蛇口片区将建设目标定位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深化与香港合作,明确将1/3空间面向港企出让,并提出,到2020年前海深港合作区每平方公里GDP将超100亿元人民币。

自合作区成立以来,前海片区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4宗,面积33.5公顷,占比47.1%;建筑面积约248.2万平方米,占比47.9%。今年以来,前海片区新增注册港企647家,注册资本414.1亿元。截至8月末,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4729家,注册资本4242.16亿元。今年上半年,前海片区港企实现增加值177.35亿元。

制度创新领跑全国

当前,前海蛇口片区作为深圳市乃至珠三角区域的核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持续显现。

今年1~8月,前海蛇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9456家,占全国自贸试验区近三成;新增注册资本20490.40亿元,同比增长5.2%;注册企业实现税收246.50亿元,增长23.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78亿元,增长26.3%;实际利用外资29.72亿美元,增长29.3%,约占全国自贸试验区的20%、深圳市的59.12%。今年上半年,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931.52亿元,增长55.4%。

前海蛇口片区经济高水平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走在全国前列的制度创新。前海蛇口片区累计推出28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10项;广东省复制推广49项,占广东省的56%;深圳市复制推广31项。国务院最新发布复制推广的19项改革创新举措中,有6项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首创。中山大学第三方独立评估显示,前海蛇口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同属第一方阵,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榜首。

今年以来,前海蛇口片区新推出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35项,同时还制定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积极谋划构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区、“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城市新中心等“三区一枢纽一中心”,并向中央深改办进行了初步汇报,开启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一轮深化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