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沪升级口岸合作
2017-11-28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11月23日,川渝沪区域大通关合作第十次联席会议在重庆举行,国家口岸办副主任蔡青表示,川渝沪合作携手走过十年,三地合作更加紧密,通关效率、口岸管理水平、服务企业的能力等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已成为区域合作的品牌。
今年以来,川渝沪口岸大通关合作进一步深化,三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深入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等作业改革,川渝沪口岸大通关合作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实施。
共同推进长江航运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今年11月,上港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四川宜宾港集团等在内的9家港口集团及长航集团、民生轮船等5家航企成立了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
三地在转关和区域通关方面成效明显。今年1~10月,川渝两地在上海关区转关货运量达428.5万吨,四川在渝沪关区转区货运量达115.4万吨。
渝沪两地自去年5月至今年11月10日,已共同合作完成182架次“莫斯科—上海—重庆—莫斯科”航线串飞监管工作,重庆出港装载率已达99.7%。该航线航班的混载模式,释放了航空动力,有效缓解了两地年底旺季空运舱位紧缺的问题。
重庆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是三地区域大通关合作新的行动指南。记者注意到,今年三地对下一步合作的焦点均集中在探索自贸试验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交流合作和单一窗口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上,三地合作将为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通关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蔡青指出,川渝沪三地分属长江黄金水道两端,东联外洋西接欧亚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开展口岸空间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希望川渝沪积极探索创新口岸通关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口岸的开放资源,引领带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口岸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