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海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多元化解基层行政执法争议
2022-09-23 来源:海关总署
今年以来,青岛海关所属即墨海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人民至上、执法为民理念,坚持“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的纠纷化解原则,将尊重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融入执法全过程,成立“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预判+服务”源头防范
“我的国际快件一直显示还在清关,为什么不予放行?”情绪激动的赵先生带着快递信息截图找到快件监管现场的执法人员,认为其快递应及时放行。现场执法人员将引导至“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向赵先生说明了因为快件运营人存在申报不实的情形,影响快件通关,目前正在依法处置,并向其讲解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经过疏导情绪、充分回应、细致讲解,在抽丝剥茧中赵先生理解和认可了海关的执法行为,一场潜在的纠纷就此化解。
在日常执法中,上述的情形时有发生,纠纷争议的源头多数是来自当事人对海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不了解、不熟悉。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即墨海关积极提供“送法上门”服务,开展“嵌入式”普法,主动贴近一线、贴近实际、贴近需求,围绕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RCEP政策、高级企业认证管理等热点,多渠道开展调研分析,倾听企业心声;综合运用多种平台开展法治宣传,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加深公众对海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及时预判、发现、掌握执法过程中的矛盾纠纷苗头,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调解处理,坚持源头防范,降低行政执法纠纷的发生率。截至今年7月,即墨海关开展普法活动、上门服务15次,为企业纾困解难30余件。
“引导+疏导”前端化解
“起初,我真不理解为什么要对我们做出处罚,海关法制部门从业务流程、违法情事、现行法律法规、量罚情节对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解,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确实存在违规行为,诚恳接受海关的处罚,因此打消了行政复议的想法。”即墨某保税仓库负责人说。这是发生在即墨海关“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的生动场景。
即墨海关坚持“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打造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以“‘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为载体,以各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人员、业务骨干、特邀调解员等为组成人员,有效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对于已作出行政决定产生的行政争议,坚持“党建引领、中心指导、法制牵头、部门联动、多元化解、联防联控”总体工作思路,通过“面对面”倾听诉求,“一对一”专业交流问诊把脉,综合运用“法-理-情”对症下药,现场化解和远程调解相结合,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服务,将执法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工作室自今年4月25日成立以来,已成功调处纠纷7件,成为了海关政策法规的宣传阵地、执法矛盾纠纷的调处中心。
“释法+说理 ”后端处置
对行政相对人对海关作出的执法决定争议较大案件,即墨海关以行政执法纠纷调处率、化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上升,行政执法纠纷量、复议诉讼发案量和行政复议纠错率下降的“三升三降”为工作目标,采用“可感、可触、可及”的化解方式,积极向行政相对人讲明“法理”、讲清“事理”、讲透“道理”、讲通“情理”,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变为浅显易懂的普法知识,扩大以案释法效果。
此前,某企业因进口货物商品编码申报错误,影响国家税收管理,企业对即墨海关作出的稽查结论表示不服,向青岛海关提起行政复议。即墨海关与企业在此期间多次进行沟通交流,就商品归类认定、稽查程序等相关法律政策进行充分的释法说理,最终该企业认可了归类认定,对稽查结论没有了异议,提交了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将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
“说理式”执法模式从根本上化解了相对人的抵触情绪,减少了行政争议。截至目前,即墨海关通过析法释理促使当事人放弃复议打算1件,撤回复议申请1件,按期履行行政处罚决定42件,有效预防与实质性化解率达100%。
下一步,即墨海关将用心、用情、用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基层源头治理的“前哨”和“堡垒”作用,让每一次纠纷化解都成为一次生动的普法活动,不断提升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