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一流农业自贸区杨凌准备这么干
2017-06-16 来源:杨凌自贸区
2017年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实质性建设的元年,而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自贸区,杨凌自贸片区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农业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带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国际一流农业自贸区的建设目标,近日,示范区印发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实施方案》,出台七项具体措施,全力推进自贸片区的建设。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实施“多证合一”综合审批服务运行模式,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的工作机制;完善电子信息并联服务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线上协同管理;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探索建立国际雇员制。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进农业领域国际双向投资
全面推进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使用自有金融资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自由承揽项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杨凌丝路国家现代农业合作联盟,拓展在新品种、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农业装备制造等农业新技术领域的合作。
发展农业国际贸易,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及食品贸易中心
建设杨凌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及食品商贸物流中心。
深化金融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组建杨凌农科农业保险公司;引进外资专业保险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开展面向“三农”的农业保险、农业装备租赁等业务。
开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组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合作联盟和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美节水设施和农业机械中心以及国际苹果研究院等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港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全球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平台、国家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西部旱区农业水科学与水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旱区肉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区农业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修复重点实验室、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杨凌)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设立国际旱作农业技术中心;建成农业自由贸易研究院,办好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周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
发展特色新业态,实现自贸区和示范区联动发展
建设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建立全球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完善和升级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功能;推进组建国际苹果研究中心,启动世界苹果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农民发展学院,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在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等国家贫困开发重点片区及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建设一批示范推广基地;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需求,建立50个左右区域重大农业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在区域主导产业核心区,新建80个左右特色产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加强人员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人文交流
推动建立全球农业智库联盟,打造国际农业科技和人才聚集地;落实自贸区境外科技交流人员、创业人员居留限制放宽至2-5年的出入境政策;建设农业“星创天地”;鼓励涉农国际展会、国际性会议和体育赛事在杨凌举办;充分利用自贸区实施部分国家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发展农业科技特色旅游;积极发展露营旅游产业,全面推进国际汽车营地和公共露营区建设;打造国际农庄集群,发展中国特色乡村游升级版;建设国际农业特色休闲街区和购物街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农业文化体验项目;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引进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居民出国(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建设国际高端人才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