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港务区围绕“五张报表”打造西安新中心

2017-01-05 来源:陕西日报

   2016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紧紧围绕省市“追赶超越”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工作部署,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格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园区“追赶超越”的势头越来越好,“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踏入2017,国际港务区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围绕“发展、生态、民生、平安、党建”五张报表开展好各项工作,用“五张报表”指导园区发展,引领城市新中心建设,争当西安“追赶超越”的先锋军,为“追赶超越”提供重要支撑和强大助力。

  2016年,国际港务区发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年超额完成市考目标任务。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国际港务区不断强化完善自身功能,加快推进港口口岸建设,着力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开放大通道,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通过陆路联运、陆空联运、陆海联运,国际港务区为省市和周边地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物流解决方案,为改善西安乃至全省的招商引资硬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西安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以落实“促投资、稳增长”和开展“亲商助企”活动为抓手,国际港务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省、市高度关注的西安体育中心、西安铁路枢纽新建新筑物流基地、中国邮政西安邮件处理中心、西安综合保税区二期等重大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西安体育中心项目征迁工作全面拉开;西安铁路枢纽新建新筑物流基地、中国邮政西安邮件处理中心已开工建设,西安综合保税区二期招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园区招商、产业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追赶超越”的后劲不断增强。

  在做好经济发展工作、推动对外开放的同时,国际港务区以托管为契机,着力打造和谐宜居环境,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园区生态环境得到快速提升。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园区路网格局进一步优化,开通2条地铁3号线接驳环线,开工建设公共停车泊位448个、公建配建车位1341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17个站点投入使用。在生态环境建设上, 完成公用设施及园林景观项目5项, 新增绿化11.46万㎡。在民生社会事业方面,国际陆港医院开工建设,陆港一小开学,15个学校、医院类项目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12月16日,国际港务区民生支出6.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6.9%,园区民生事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建设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助力西安实现“追赶超越”,需要一支“铁军”。国际港务区扎实抓好队伍建设,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夯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以提升工作效能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好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作风改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及市委“实施细则”,坚持将学习贯彻“三项机制”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与推动园区重点工作结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建设“中国内陆第一大港”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17年,国际港务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发展、生态、民生、平安、党建”五张报表,逐一细化、逐一分解,明确责任、明确目标,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高度的责任感担当西安“追赶超越”的先锋军,引领西安东部建设城市新中心。

  一方面,国际港务区将继续紧抓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陕西自贸区获批、西安体育中心建设、街道托管等历史性机遇,坚定发展信心,牢固树立大势自信、道路自信、队伍自信,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挥港口口岸功能和“海陆空”立体开放大通道的作用,引领构建西安对外开放新格局;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大招大引强力度,以“店小二”精神为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提供“五星级服务”,优化园区投资、生活环境,不断推进园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国际港务区将按照“港-区-城”的发展路径,推动从内陆港口向东部新城转变,坚持民生为本、绿色发展,切实建好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发展果实全民共享,造福辖区百姓、提升民生福祉;以西安体育中心及周边为核心,营造天青水碧、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把浐、灞、渭三角洲打造为“现代、时尚、大气、绿色”的城市新中心;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为担当者担当,锻造一支“有血性、有感情、有本事、能担当”、“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闯善干”的陆港“铁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国际港务区将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填好“五张报表”,建设品质西安,朝着全市经济新窗口、城市建设新地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和“中国内陆第一大港”的目标努力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西安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和实现“追赶超越”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