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能加速“放管服”——走进西安国际港务区之三

2017-08-28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朱剑 见习记者 李羽佳

国家“放管服”改革,简化了办事流程,提升了行政审批速度。与审批效率一同提高的,还有自贸区的发展速度。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提升效能,提高的是服务质量,拉动的是经济总量,凝聚的是企业力量,释放的是政策能量。

283个行政审批事项“一口受理”

今年4月1日,陕西自贸区正式启航。这一天,对于西安传化供应链有限公司来说,也踏上了新的起点。

自贸联办平台,让这家专门从事外贸物流的企业初尝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效能提升的“甜头”。4月6日,西安传化供应链有限公司通过自贸联办平台办理的执照顺利办结,成为西安国际港务区首家通过联办平台办结、拿到营业执照的企业。

“真是既省心又方便!”西安传化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江很是感叹,“以前,同一种资料,去几个部门办理就要准备几份,拿一大堆纸,很容易就乱了。而且海关报关许可和对外贸易方面的许可证,都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才能办理,每个环节等10天都算正常情况。现在只需要3天,所有证照都可以同步拿到。”吴江说,“路少跑了,时间少耗了,也就能集中精力谋求企业发展了。”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实现的“一口受理、十九事项联办”,是陕西自贸区西安管委会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自贸区企业准入事项的行政审批效率。审批承诺时间由原来的33个工作日缩短为现在的3个工作日内,压缩办理时间90%,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今,在西安国际港务区283项事项已被纳入一口受理窗口统一受理,实行“一口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通过“一口受理”,能够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服务,为行政流程再造、职能整合提供了便利。“以前政务大厅的服务模式是传统的‘摆摊式’,一人管一摊。现在是‘一口受理’,让审批在流程上跑,人不用跑。当然这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办主任邓飞龙说。为此,他们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办事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我们每次培训后对考核不过关的人员进行淘汰,动态评选,随时调整,使‘一口受理’工作人员能够达到‘五星级服务’,打造一流投资服务环境。”

为最大可能方便企业和群众,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布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第一批、第二批“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清单共450项,在全省各行政区中数量最多。通过勘查前置、预约办理、电话咨询等方式,超过60%的事项可以即时办结。

作为一项特色服务内容,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的“一对一帮办服务”最受企业欢迎。对此,吴江深有感触。他说:“填表格和递资料是最‘头疼’的事,以前几乎是逢填必改,还要反复改多次,再或者是材料带不齐全,白跑几趟太正常了。”而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从他踏入大厅起,就有工作人员主动迎上,询问办理事项。在网上填写资料信息时,也有专人全程引导,还有便民服务台提供刻章、复印、塑封等业务。拿证方便快捷,曾经是许多企业的愿望,现在已成为现实。

西安国际港务区针对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建设投资计划的项目,陕西省、西安市确定的重点投资项目,特殊、紧急情况的行政审批事项,还特设“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西安体育中心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通过“绿色通道”,2小时就完成注册,顺利拿到营业执照。

行政效率的提高,直接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引发一股“新增企业潮”。自4月1日陕西自贸区挂牌到6月底,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区内注册各类企业共计590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10户,新增企业为全省自贸区各区域最多。3个月内新增注册资本99.54亿元,同比增长154.91%。

从每日6000单到单日最高12万单

西安欧尼斯贸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入驻西安国际港务区3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除享受物流补贴等优惠政策外,还伴随着“长安号”的开通、海外仓的设立和“非邮路运输”等业务,为海外消费者提供着更好的购买体验。

“最初搬迁到西安国际港务区,看重的是综合保税区。后来有了‘中欧班列’,不但每批货物能比海运节省20天时间,还能给海外仓备货。我们在东亚、欧洲、美洲、澳大利亚都设有海外仓,境外客户最快2到5天就能拿到中国制造的产品。2016年年底又新增了非邮路运输业务,在成本和销量不变的情况下,比邮路节省30%的运费,利润空间被大大提升了。”西安欧尼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关印介绍说。

今年上半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电子商务企业新增102户,同比增长127%。令企业最为看重的,就是自贸区带来的贸易便利化、通关便利化等“红利”。

传统的邮路运输是指通过万国邮政联盟,从西安将货物发往世界各地。非邮路运输则包括了海运、空运、“长安号”等多种运输方式。两者看似只是交通工具上的区别,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一个新通道的开启。现在,因为“非邮路运输”业务的开通,企业可以按照货物类型,搭配不同运载方式,用最优性价比的运输方式运到消费者手上。“运输方便了,海外仓的销量迅速上升,还能通过促销进一步刺激销量,海外消费者二次购买的意愿也更强烈了。”张关印说。

对于传统的邮路业务,西安国际港务区也大胆创新,利用“大包过机”通关模式,将需要通关的小包,按照品类整合成大包,海关对大包按照一定的比例拆开查验,对小包逐个过光机查验。“大包过机”通关模式使过去每日最多查验6000单的通关量,提高到现在的单日最高12万单,使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通关便利化为贸易的便利化铺设了坚实的基石。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机遇,面对国家向西开放的大趋势,只有改变原有贸易方式,才能为实现规模化进口奠定基础。

对此,西安国际港务区推动企业实施“舱单归并”。将同一品名、同一规格、同一合同、同一公司、同一列次的大宗进口货物,几十节车厢的几十个舱单归并成1个舱单,然后用1票报关单申报,大大节省了通关成本。

以爱菊集团为例。西安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采购的2000吨初榨食用油,整列共装载43车,合计86个20尺集装箱,发往西安国际港务区集装箱中心站。为确保班列快速、便捷通关,港务区采用“舱单归并”的方式报关,原来需要申报86票的货物缩减为只需申报2票。1票通关费用350元,原来86票需要通关费用30100元,现在只需要700元,节省通关费用97%以上。

邓飞龙分析说:“创新便利化服务,就能吸引更多国外企业投资。港务区通过创新服务打造创新高地、形成投资洼地,对内陆陕西打通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有重大意义。”

保姆式服务使企业安心发展

2小时完成注册资本高达20亿元的投资公司,听起来确实不可思议。而在今年端午小长假的前一天下午,西安国际港务区工商分局和综合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加班创造了这一注册奇迹。

西安体育中心控股有限公司的设立,是为确保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顺利开幕,保证“一场两馆一中心”建设的省级重大投资项目。回想这次注册经历,西安体育中心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卞毓敏仍颇为感动。“那天下午4点才把所有资料准备齐全,拿到服务大厅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怕耽误了工作人员下班,影响放假心情。但没有想到的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并没有因为加班就有情绪。”

看似最后注册只用了2小时,其实早在10天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工商分局就给西安体育中心控股有限公司分派了专人,跟踪指导注册前期的准备工作。卞毓敏说:“如果当时没能在端午节前拿到执照,银行开户、资金注入等后续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如果在节前拿不到执照,就无法按期履行对合约施工单位的承诺,就会影响企业的信用。”可以说,西安国际港务区特事特办的贴心服务,为企业争取到的不仅是经济利润,更为“信誉”这项重要软实力加码。

高质量的服务不仅针对进入“绿色通道”审批的企业,为了当好精于服务的“店小二”,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服务送进企业大门,用实际而具体的行动落实“店小二”精神和“五星级服务”。

西安欧尼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关印说,他在港务区享受到的是“食住行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吃饭有自助餐厅,只需10元到15元就能吃到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公租房的员工,每个月每平方米只需要付5块钱。住在西安市的员工,每天都能乘坐西安国际港务区安排的免费班车,上下班也方便了。还有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升级宽带服务等等,这些具体的事太多了!”提到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享受过的服务,张关印如数家珍,一口气提了近10个细节。

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探索建设“区-街道-社区、企业驿站”三级政务服务体系。7月20日,西安港创业基地企业驿站挂牌正式运营。在驿站里,企业可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政策咨询、法务咨询、自助办税、管委会内部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楼”。并且,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内还设立“一站式”国际企业服务平台,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政策分析、行业咨询、法律风险管理、项目融资、跨境结算等一揽子专业服务。

邓飞龙介绍说:“计划在8月底,自贸区企业通过西安港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随时在线自助办理企业注册。我们还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效解决了开发区缺乏行政主体合法性的问题,提升了协同监管的力度和准度,优化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