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口岸办精准发力施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2018-03-12 来源:美化系统
天津市口岸办会同口岸各部门各单位,有针对性制定措施落实“天津八条”,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天津实施贡献口岸力量。
一是“双优化”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海关启动实施进口货物“提前申报、货到验放”通关模式,进口货物通关速度明显提高。检验检疫局实施透明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进口货物实施分类监管和出口货物流程优化的措施,实行“直通到厂”检验检疫措施,部分区域通检时间缩短了30%。天津港集团实施进口货物7天以内转栈免费措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通过智能卡口管理等创新举措,在东疆保税港区实现口岸作业区与特殊监管区物理分离,进出口货物实现码头放行,减少监管环节设置带来的物流成本。改革后,80%的进口货物快速离港,出口货物直抵码头发送运抵报告,货物进出口岸更加顺畅,据企业反映,一个集装箱可节省物流成本400至500元,压缩时间12至24小时。
二是压缩货物通关时间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制定实施压缩货物通关时间35项工作措施,海关启动实施无纸化通关、电子支付、银行担保、汇总征税、预归类、预审价、提前报关等便捷措施,开展查验机制改革,形成非侵入查验为主、人工查验为辅的新型监管查验模式。检验检疫局建立了流程时限管控体系,实施“进企业、进辖区、进港区”“优化机制、优化流程、优化服务”的“三进三优工程”和透明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审单放行”、检务一体化改革等措施。天津港集团加强航道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管理,深入推进集装箱“港口一站通”项目建设,实施“智慧理货”、理货报告“随理随发”等措施。2017年,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长比2016年压缩了33.87%。其中,海关通关时长和检验检疫通关时长分别压缩了52.51%和57.14%;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长(发送运抵报告至海关放行)比2016年压缩了39.2%。
三是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专项治理取得扎实成效。实施22条措施,推进“通报通签通放一体化”、货物报关报检“串联”改“并联”、“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等新型通关模式,督促各堆场落实对外服务承诺,完善统一的集装箱业务基础服务标准,加快推进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一体化项目实施,推进我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梳理公开经营服务名目和标准、公示通关效率排名,加强对口岸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行为的监管。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落地,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据初步统计,进出口一个集装箱货物平均费用降低了7.6%。
四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与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全面对接,实现全国首单进口报关、首票“一单两报”放行、首票“一单三报”船舶通关,为国家标准版推广应用探索实践、积累经验。丰富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开发“联合查验,一次放行”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现场查验效率。建成跨境电商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日处理能力超过30万单,“双十一”日运行单量突破25万单,跨境电商进口贸易额突破10亿元。目前,天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直接服务企业4000余家,间接服务企业10000余家,报关应用企业700多家,去年平台处理报关单497.9万票,联检核放出入境船舶5.14万艘次,实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