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季度山西进出口增长19.4%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一
2016-10-25 来源:人民网
据太原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山西省进出口总值79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9.4%。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第23位,增速居第一位。其中出口478.8亿元,增长27.2%;进口320.8亿元,增长9.3%。贸易顺差158.1亿元,增长90.9%。9月份,山西省进出口108.1亿元,增长27.3%。其中出口58.7亿元,增长11.9%;进口49.3亿元,增长52.3%。
第3季度月进出口值均超百亿元。第3季度山西省进出口基本延续了第2季度进出口值逐月上升的走势,7月份进出口104.6亿元,增长50.8%,8月份进出口111.2亿元,增长82.2%,9月进出口108.1亿元,增长27.3%。
加工贸易大幅增长,一般贸易降幅较大。前3季度,山西省加工贸易进出口550.1亿元,增长42.1%,比全省整体增幅高22.8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8.8%;其中出口349.8亿元,增长52.1%,进口200.3亿元,增长27.6%,分别占全省出口和进口的73.1%和62.4%;一般贸易进出口245亿元,下降11.3%,比全省整体增幅低30.6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0.6%;其中出口126.6亿元,下降11.1%,进口118.4亿元,下降11.5%,分别占全省出口和进口的26.4%和36.9%。同期,全省加工贸易进口设备1.2亿元(上年没有进口),外商投资设备进口0.4亿元,增长5.9倍;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出口0.1亿元,下降94.2%;保税区进出境货物进出口0.2亿元,增长317倍。
对欧盟、金砖国家、韩国等增长,对美国下滑。前3季度,山西省对欧盟进出口148.3亿元,增长27.8%;对金砖国家进出口97.5亿元,增长46.9%;对韩国进出口65.1亿元,增长20.5%;对日本进出口64.8亿元,增长74.2%;对台湾进出口56.4亿元,增长29.2%;对东盟进出口56亿元,增长3%。同期,山西省对美国进出口92.1亿元,下降2.1%。
朔州、太原和晋中进出口实现增长,吕梁、朔州等4市出口实现增长。前3季度,太原市实现外贸进出口641.2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0.2%;其中出口402.1亿元,增长35.8%,进口239.2亿元,增长27.6%,分别占全省出口和进口的84%和74.6%。运城市实现外贸进出口54.4亿元,下降7.2%,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8%;其中出口15.1亿元,下降3.3%,进口39.3亿元,下降8.6%。两市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7%。
前3季度,山西省进出口值排名前5位的市分别是:太原市(641.2亿元)、运城市(54.4亿元)、晋城市(29.5亿元)、大同市(15.9亿元)、吕梁市(15.7亿元)。进出口增速排名前5位的市分别是:朔州市(增长55.5%)、太原市(增长32.6%)、晋中市(增长15%)、忻州市(下降6.1%)、运城市(下降7.2%)。出口增速排名前5位的市分别是:太原市(增长35.8%)、朔州市(增长27.4%)、吕梁市(增长27%)、晋中市(增长8%)、阳泉市(下降0.1%)。
外商投资企业持续高速增长,民营企业萎缩较大。前3季度,山西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99亿元,增长50%,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2.4%。国有企业进出口177.4亿元,下降10.2%,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2.2%。民营企业进出口122.5亿元,下降11.8%,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5.3%。
手机出口大幅增长,钢材出口量增价跌。前3季度,山西省手机出口1845万台、货值277.9亿元,分别增长70.9%和78.7%;钢材出口113.2万吨、货值77.1亿元,分别增长5.5%和下降13.6%,其中不锈钢出口60万吨,货值56.9亿元,分别增长7.5%和下降13.8%。手机和钢材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4.1%。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矿产品等冶金原料进口下降。前3季度,山西省机电产品进口194.6亿元,增长36.9%,占全省进口的60.7%,主要进口方式是加工贸易(比重83.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62.3亿元,增长56.4%。传统大类进口商品中,矿产品进口58.7亿元,下降29.9%;钢铁等金属及制品进口52.7亿元,下降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