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外贸回稳势头继续巩固

2017-11-28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今年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39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下同)。其中,出口总额1889.8亿美元,增长6.9%;进口总额1508.1亿美元,增长17.2%;贸易顺差达381.7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307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其中,出口18209.9亿美元,增长7.4%;进口14862.2亿美元,增长17.2%;贸易顺差3347.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收窄22.6%。

10月份,我国进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分项来看,出口及进口增速虽较前月略有回落,但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增速(7.4%)仍将大概率高于同期GDP增速,且进口需求仍然强劲。预计今年后两个月,我国外贸发展仍将保持良好势头,外贸增速有望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结合当月及累计外贸数据分析,10月份我国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般贸易对外贸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对进口贡献进一步提升。10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5.2%,较2016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014.4亿美元,增长13.4%,占总出口的53.7%;进口总额861.6亿美元,增长25.2%,占总进口的57.1%。10月份,一般贸易对我国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8.7%,拉动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拉动总出口增长6.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拉动总进口增长14.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持续上升且对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外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外贸自主性进一步增强。

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0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总额6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进口总额37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此外,10月我国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占总进出口的10.7%。其中,出口114.9亿美元,同比增长9.4%。虽然其只占总出口的6.1%,但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出口对总出口的增长贡献度达8.9%。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口2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拉动进口增长2.8个百分点,占总进口的16.4%。10月我国加工贸易保持正增长,加工贸易集中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表现亮眼,这表明我国鼓励自贸试验区等海关监管方式创新对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进出口全面回温。从贸易伙伴看,2017年前10个月,我国与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和新西兰的双边贸易总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此外,中国自巴西、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增势强劲,分别同比增长26.8%、30.4%和39.4%。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分别扩大149.3亿美元和缩窄54.3亿美元。

我国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进出口的全面回温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一是发达及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普遍复苏,外部需求扩张;二是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三是我国“自贸区战略”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例如中国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签订的自贸协定,成为促进双边贸易尤其是进口平稳、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好。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51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出口总额的57.8%。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增加,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中坚力量。同期,我国汽车出口增长迅速,出口数量达82万辆,同比增加4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回温,出口金额5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8%,占出口总额的28.6%;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740.2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出口总额的20.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带动进口强劲反弹。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大豆、铁矿砂、铜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我国进口的矿产和能源类大宗商品占进口总额的18%。此外,1~10月机电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0.9%,占进口总额的46.1%。其中,进口汽车101万辆,同比增长19.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1.3%,占进口总额的31.4%。

多重因素利好推动

世界经济回暖带动外需增加。2017年全球经济活动的回升力度持续增大。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7年和2018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上调0.1个百分点。欧元区、日本、亚洲新兴国家、欧洲新兴国家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情况均好于预期。全球经济向好带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际贸易面临的外部形势好转。世界贸易组织近期将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速的预估值从2.4%上调至3.6%,中国外贸发展的外部条件较为有利。

国内需求平稳增长。10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总体平稳,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在国内工业生产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进口需求(尤其是大宗商品)稳步增加。

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狠抓政策落实,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五个优化”。政策成效逐渐显现,我国外贸领域的动力转化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外贸竞争力不断增强。

外贸回稳向好全年目标可期

2017年全年有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目标。从国内外贸企业来看,10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6,虽较前月下滑0.2,但仍保持2016年10月以来的高位水平,较去年同期上升6,外贸形势依旧乐观。其中,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43.4,较前月下滑0.5,但较去年同期上升3.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较前月下滑0.7,但较去年同期上升5.1;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较前月下滑1.2,但较去年同期上升5.1。企业的综合成本压力减少,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接近自2016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分项成本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反映劳动力、原材料、汇率成本增加的比例均有减少。

从外部需求来看,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回暖。WTO发布的最新世界贸易景气指数为102.2,虽较三季度稍有回落,但仍在枯荣线100以上。这表明2017年第四季度贸易增速虽将较年初的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将维持稳健增长。

综合分析,2017年最后两个月我国进出口仍会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的预期目标。考虑去年最后两个月较高基数影响,未来两个月贸易增速可能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

2018年外贸发展仍面临考验。从内部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从外部看,外需回暖依然面临诸多风险,世界经济虽短期复苏,但中期增长仍面临包括贸易保护、金融系统脆弱、地缘政治动荡等下行风险。总体而言,2018年我国外贸形势机遇与风险并存。

比对自2016年以来的中国月度出口同比增速与世界(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进口同比增速可以得出,排除季节与基数因素,中国出口增速与世界(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进口增速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且自2016年以来,世界(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进口需求的扩张先于我国出口反弹的表现。这表明2017年以来,外部需求的拉动对我国出口回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若2018年外部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下行变化,我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