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力全面开放步履稳健
2016-07-27 来源:陕西传媒网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陕西进出口总值947.54亿元人民币,增长11.75%,高于全国15.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81.83亿元,增长13.75%,高于全国15.85个百分点;进口465.71亿元,增长9.74%,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成为全国5个外贸进出口全部正增长的省份之一,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进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五。
在世界贸易持续低迷,国内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的形势下,陕西外贸逆势飞扬,交出漂亮答卷。“成绩单”背后,折射出陕西加快创新,力促外贸跨越式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开放水平,培育全面开放新优势,弥补发展短板的巨大努力。
创新助推外贸实现新跨越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公司拥有5个专业研究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实验工厂,研发团队超过300人,2016年荣获“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因为技术领先,公司单晶产品成本快速下降,硅棒成本低于同行业15%,硅片成本低于竞争对手20%。面对持续低迷的国际市场,该公司上半年出口却实现了大幅增长。
这仅仅是陕西外贸创新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陕西深入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培育出口品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加强前瞻性安排,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确保50项改革措施在陕落地生根、释放发展活力;实施“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战略,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省商务厅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陕西结合实际调整优化外贸发展政策资金支持方向,重点推动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电子设备、新材料、医药、优势农产品等扩大出口,下大力气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目前,陕西电子信息产品、飞机及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占比日益增加。据统计,以集成电路、存储芯片、固态硬盘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已成为陕西外贸出口主导产品。前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总值331.98亿元,增长17.95%,高于全省出口增幅4.05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3%。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7月13日,1600吨哈萨克斯坦优质面粉通过“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达西安爱菊粮油生产基地。这是继植物油脂之后,西安港迎接的第二类哈萨克斯坦整车班列。这批非转基因面粉将于8月走上西安市民的餐桌。西安爱菊集团将在哈兴建面粉及油脂生产厂项目,有望实现每年进口10万吨粮食油脂等物资,包括哈国优质小食品、牛羊肉、豆奶制品等,同时出口陕西特色食品,将哈萨克斯坦打造成陕西的放心粮油食品原料基地。
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陕西外向型经济“新支点”正在发挥更大作用。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陕西今年建立了“一带一路”重大经贸合作项目动态储备库和重点支持企业清单,推荐列入国家产能合作项目库,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同时,精心组织32场“一带一路”重点经贸活动,加大对非洲、中亚和中东欧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标准、服务出口;组织协调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设点。
“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动农业、纺织行业在中亚等地区建设‘海外陕西’产业园。”该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陕西已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112家全球500强企业在陕落户。
构建全面开放新优势
近日,2吨多泾渭茯茶带着自己的品牌和包装,通过西安海关销往韩国。这是继去年陕西绿茶出口马来西亚,实现自营出口“零”突破后,陕西黑茶——茯茶首次自营出口。
今年3月底,省商务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工商局、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陕西名牌地产品出口振兴暨外贸孵化工程2016年行动计划》,以品牌推广、外贸孵化、人才培育和服务支持为重点,遴选支持200家陕西名牌产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自主品牌出口和国际影响力。力争2018年底全省新增品牌产品出口企业200家,品牌产品出口实现质的突破。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李治毅表示,有了政府支持,泾渭茯茶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就更大了。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销售战略联盟的平台作用,推动政府、生产企业、金融机构和商协会等各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走出去’,促进外贸、外经和外资融合发展,增强外贸发展后劲。”省商务厅主要负责人说。
丝博会,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一系列合作交流舞台,召唤着产业、资本、文化竞相登场,展示着越来越开放的陕西;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苹果友谊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等相继建设…‥当前,陕西正在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技力量,追赶超越,加快培育全面开放新优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