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吉林外贸呈回稳向好趋势
2017-12-11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过去五年是吉林省外贸跌宕起伏的几年,2013年吉林省外贸实现258.5亿美元,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完成264亿美元,2015年,受一汽集团等重点企业进出口大幅下降、国际市场需求萎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吉林省外贸进出口额仅完成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28.2%。2016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实现回稳向好,按人民币计价吉林省进出口实现1216.9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位。2017年1~10月份吉林省进出口完成103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241.7亿元,同比增长5.9%;进口796.3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17年全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可实现增长3%目标任务,进出口额完成1250亿元左右。
全面取得新进展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优势实现新发展。为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吉林省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外贸企业融资管理办法、关于推动省内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利用出口信保开拓国际市场等政策,推动吉林省外贸企业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取得新进展。吉林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市场信息开展全面调研,与各国使领馆、驻外经商机构、贸易促进机构、行业商协会加强密切联系,收集各国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等信息,提高市场开拓的实效性;开展境外营销展示中心建设,召开境外营销展示中心总结会议,深入研究境外营销展示中心未来发展,全面推进营销展示中心走市场化运营和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进一步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成本,支持各类企业参展、国际商标注册和认证等项目超过500个,充分发挥了资金引导作用,企业市场开拓积极性和效果显著提高。
培育外贸新业态发展取得新进展。吉林商务厅组织召开了首届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峰会,吉林省近1500家企业参会;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帮助吉林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吉林省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企业达到180余家;国内最先进的“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落户吉林省并实现运营;2016年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出口额达到7.25亿元人民币,实现大幅增长,目前兴隆综保区海关登记在册企业达到118家。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新进展。按照国家要求,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已在吉林省全面展开,中省直各相关部门根据相关部委要求和自身职能开展复制推广工作,效果显著,减少了贸易审批环节,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目前进展顺利,已进入联调对接阶段,预计年底前可正式上线运营。
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取得新进展。吉林加强与中省直相关部门的联动合配合,与长春海关签署推进吉林省对外经贸发展合作备忘录;与吉林检验检疫制定促进外贸发展加强合作责任分工表;组织吉林省与外贸相关的各部门共同赴发达省市开展联合调研,形成促进吉林省外贸发展的工作合力。同时与省建行合作共推外贸企业融资服务项目,帮助吉林省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目前已发放贷款1.6亿元;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吉林省跨境电商信用保障体系,投入1000万元建立信用保障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全面帮助吉林省企业降低国际贸易风险,支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企业数量超过200家。
结构单一仍需调整
五年来吉林省外贸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外贸主体不强。吉林省对外贸易主体较少,且过度依赖少数企业,截止2016年吉林省取得外贸进出口资格的企业超万家,但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仅有1800余家,吉林省138家骨干外贸企业进出口占到吉林省90%以上,其中一汽集团进出口额占吉林省外贸总额近60%,加之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占吉林省外贸接近70%。
二是发展结构不优。吉林省对外贸易出口资源性产品多,初加工产品占比高,品牌产品出口少,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市场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市场销售渠道不健全,出口途径单一;吉林省外贸进出口额90%以上集中在长春、吉林和延边三个地区,其他地区合计占比不到10%,有少数县市没有进出口贸易,地区间发展极度不平衡。
三是外贸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汽集团进出口是左右吉林省外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一汽集团进出口计划会随着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会对吉林省外贸进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今年在执行联合国对朝制裁决议后,吉林省对朝贸易已经出现明显下滑,明年对朝贸易的全面萎缩将对吉林省外贸稳定发展产生巨大压力。
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联动
未来五年,吉林商务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的调度和服务,努力培育和挖掘外贸增长点,全力以赴促进外贸实现增长。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未来几年,吉林商务厅将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外贸政策,积极推动和引导吉林省外贸企业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积极培育新的外贸主体,深挖外贸增长点,逐步实现吉林省外贸从量到质的提升。
坚持进口与出口并举,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国家进口贴息政策,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汽车零部件、技术装备等进口规模;着眼于吉林省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企业扩大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及关键设备进口;适应吉林省消费升级的需要,扩大中高档消费品、新型家居用品和名优品牌商品进口。
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按照全新的国际区域布局划分,集中优势力量,持续在各贸易市场建立长效、稳固的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外经贸发展资金作用,引导、帮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实现开放联动发展,推动三外工作的共筹融合。提升外贸、外资和外经统筹融合力度,与各有关部门、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等保持紧密配合,加大外资企业“引进来”工作力度,主动跟进加强服务,努力实现外资项目落地带动外贸发展,提升外资项目的外向型水平;推动企业“走出去”,通过工程贸易、技术贸易、投资贸易等多种国际合作方式拉动外贸增长。
创新工作思维,促进外贸新兴业态的加快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一达通等外贸服务企业的合作,探索适合吉林省外贸新业态发展模式,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圈,加快推动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外贸托管、外贸综合服务发展,真正解决外贸企业市场开拓、通关、退税、结汇、物流、融资等难题。
提供优质服务,持续营造外贸发展的良好环境。主动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等部门的合作,深入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强在政策协调、信息通报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实际帮助企业解决在外贸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金融服务部门作用,在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实现进一步突破。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防范风险、促进贸易、便利融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外贸企业开拓市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