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最大的跨境商品集散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系列之重庆

2018-01-19 来源:海关发布

2012年重庆成为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2016年1月重庆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重庆海关先行先试,创新监管模式,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网购保税进口模式累计验放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包裹约1500万件,货值人民币32.4亿元,相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3%、60%;直购进口模式共计验放进口包裹约5.7万件,货值1172万元,相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7.5%、23.5%。

目前,重庆在营的跨境电商企业总计102家,基本形成企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重庆本地注册跨境电商企业88家,占比86%;异地注册跨境电商企业14家,占比14%。

目前已形成了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主要聚集地,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新兴发展地的跨境电商产业格局。

借助跨境电商,重庆发挥中欧班列、南向通道和水、陆、空综合物流优势,面向欧美、东盟等市场的物流通道,打造西部最大的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和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为保障跨境电商健康平稳快速发展,重庆海关坚持创新监管,切实做好把关服务。

1.创新实施放行包裹“7X24小时”出区等监管制度,保持关员随时在岗,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实现包裹“秒”通关。

2.深度推进跨部门间执法互助,为已实现订购人身份信息验证的高资信电商企业实现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与公安个人实名信息自动比对,简化申报流转环节,减少数据传输节点,提供便利化监管服务。

3.探索建立关检联合查验机制,在跨境电商现场分拣线推行关检“一机两屏”作业模式,提升查验效率。

4.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境电商监管体系下的“单一窗口”建设,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将大通关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数据申报、信息整合等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执法互助、齐抓共管的管理局面,有效解决企业多头申报、重复申报问题。

5.“因时制宜”,助力企业促销时段的通关业务。在促销活动前,制定通关保障方案,做好加、值班工作,保障“双11”等大型电商促销活动通关顺畅。

在下一步工作中,重庆海关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助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是深挖大数据价值,在重庆市构建“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智能重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服务海关监管、助力跨境电商企业优化升级的价值,提升国际贸易、数据流转和信息对称效率,以此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务民生社会事业;二是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生态体系,优化完善账册管理系统与全国统一版的无缝衔接,助力地方政府构建物流仓储、监测认证、支付结算等全方位价值链条;三是支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各类审批服务流程,依托多方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管少管精管好,不断激发跨境电商企业活力,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健康、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