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窗口”成贸易便利化核心手段

2016-08-05 来源:新浪财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而进行国际贸易则需要通过多个部门的多个窗口提交有关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应运而生。


  近日,内陆沿边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启动会在重庆召开。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韩坚表示,今年将在现有的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包括重庆、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内的6个试点省区市,进一步提升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水平,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所谓“单一窗口”是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企业只需要一次性向贸易管理部门提交相应的信息和单证,由统一平台进行一次性高效处理。


  目前“单一窗口”试点在沿海口岸获得了很大成功,并且逐步向内陆口岸推广。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2016年年底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从沿海地区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建立标准体系。”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单一窗口”建设工作组副组长党英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沿海11个省份已初步建成“单一窗口”,按计划2016年将选择有条件的内陆沿边地区进行“单一窗口”试点建设。第一批试点省份是重庆、陕西、江西、宁夏、内蒙古、贵州。2017年,这项工作将推向全国。


  “内陆沿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口岸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带来了物流成本高昂、通关不便利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内陆开展‘单一窗口’试点,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大大缩短通关时间,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对于内陆的国际贸易是一个促进。”中华天福经济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刘如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党英杰表示,对企业来讲,通过“单一窗口”一个平台进行通关申报,避免多部门、多系统、多客户端的复杂操作。“单一窗口”将监管部门的数据都统筹到一个数据池,企业不用重复提交数据;将原来“串联式”的办事流程整合为“并联式”,减少企业通关时间。


  以上海为例,以前一个企业到各个部门申报,办理一项货物的进出口大约需要几天、甚至10多天时间。现在数据整合、一次性申报,监管部门在后台平行处理,信息通过“单一窗口”反馈到企业,整个流程简化后可能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单一窗口’一口对外、一次受理的模式,能有效简化申报流程、减少同类数据项重复录入,企业可以一站式办结所有通关手续,从而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目前全球有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引进了‘单一窗口’措施,‘单一窗口’已成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手段。”深圳市国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忠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此外,韩坚强调,单一窗口是有效提升口岸便利化和国际竞争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在内陆沿边地区建设单一窗口,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开放水平,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