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以厦门检验检疫局经验推动“单一窗口”建设
2017-04-07 来源:网易新闻
台海网4月6日讯 据厦门网报道 将“单一窗口”建设成为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共享平台;开放检验检疫数据,实现“单一窗口”平台与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的直接联通……自去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向全系统推广厦门“单一窗口”建设经验后,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再出六项举措,以厦门经验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两年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先后推出52项创新举措,11项被评估为全国首创,4项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举措”,15项列入福建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创新成果。其中,“单一窗口”被商务部评估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单一窗口”、国际航行船舶检疫监管新模式等6项举措经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复制推广。
“单一窗口”提高申报效率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最先享受到“单一窗口”便利的是出入境船舶。过去,一艘国际航行船舶办理出入境手续,需分别跑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4家口岸联检单位。2016年4月13日,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联系单无纸化模块正式运行,出入境船舶“单一窗口”完全实现电子化审批,船代再也不需要跑一个个部门“盖章”,船舶进境时间由36小时缩短为2.5小时。
继出入境船舶之后,厦门检验检疫人再接再厉,率先全国实现进出口一般货物、国际运输工具、跨境电商商品、国际邮件快件、出入境人员等检验检疫业务100%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单一窗口”悄然改变着厦门外贸服务的水平。如今的报关报检就是在厦门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平台上录入货物信息,全程无纸化报关报检,还可以随时更新查看货物的通关状态。这一做法让出入境货物申报效率提高了50%,重复申报项目减少30%。“从人工跑单转变为电子化作业,出口货物的通关从原来半天减至5-10分钟,仅自贸片区东渡现场,每年可节省查验环节人工耗时6万小时。”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总经理陈鼎瑜告诉记者。
2016年5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厦门召开现场会,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积极学习厦门检验检疫局的经验做法,有效推进‘单一窗口’建设”。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8月,全国自贸试验区首条中欧班列开通,厦门检验检疫局积极营造良好通关环境,实施“双向全申报、互为一二线”、“进口直通、出口直放”等便利化举措,支持多式联运中心建设。2016年4月该班列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将起点延伸至台湾,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充分发挥厦门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作用,打造连接欧亚大陆、串联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汽笛一响,黄金万两”。伴随着中欧(厦门)班列的开通,厦门检验检疫局还充分发挥WTO工作站优势,为企业发送涉及“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贸易壁垒信息900多条次,指导帮扶企业突破印尼植物源性食品、玩具中铅、镉等重金属含量等13项、健身器材EN957-6等技术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厦门检验检疫局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建设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动植物检疫、消费品安全检测、生物医药安全检测、卫生检疫与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5+1”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服务。
同时,通过取消注册和年审、推行“通报通签”、企业备案申领全过程无纸化推进装备、产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一带一路”沿线的自贸伙伴国家出口。2016全年,厦门检验检疫局共计受理“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报检批次84063批,占总批次的20.7%;贸易金额52.34亿美元,占总金额的19.8%。